在使用生物液氮罐进行超低温保存时,系统失效可能会导致存储样本的温度骤升,进而影响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。液氮罐超低温控制系统失效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快速检测故障、迅速采取应急降温措施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。针对这些措施,需要准确掌握液氮罐的工作原理、温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原因以及具体的应急处理方案。
液氮罐的温度通常保持在-196℃,这是液氮的沸点。当温控系统出现失效时,液氮罐内的温度会逐渐升高,极有可能导致储存的生物样本受到不可逆的损害。液氮罐的温度控制系统失效的原因通常包括温控传感器故障、加热元件故障、压力变化或操作错误等。对于这些情况,关键是快速识别故障点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持低温环境。以下是几项具体的应对方法:
温度监控和报警系统
在生物液氮罐的超低温控制系统中,温度监控和报警系统是至关重要的。为了防止温度升高过快导致样本损坏,通常液氮罐会配备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。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如铂电阻温度传感器(PT100)可以监测罐内温度,并通过数字或模拟信号与温控系统连接。一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变化,系统会立即报警,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处理。
如果系统报警后发现温控系统失效,操作人员应当立即执行应急降温措施。最直接的方法是增添液氮,快速降低温度至-196℃以下,以避免样本发生损坏。液氮的补充量通常依赖于罐内液氮的剩余量和温度升高的幅度。例如,如果液氮罐内部的温度从-180℃升高到-150℃,通常需要补充约10升液氮才能将温度降回至-196℃,以保证足够的低温环境。
紧急应对措施:液氮补充与替换设备
液氮罐的失效往往导致液氮蒸发速度加快,温度急剧升高。为防止生物样本受到不可恢复的影响,需要立即补充液氮。在补充液氮时,操作人员需要掌握补充液氮的量。根据液氮罐的体积,一般补充液氮的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:
补充液氮量 = (目标温度 - 当前温度) × 液氮罐体积 × 温度系数
例如,对于一个体积为30升的液氮罐,当温度从-150℃升高到-180℃时,操作人员需要补充的液氮量大约为10升。这种补充过程需要在严格控制下进行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温度波动过大。
如果液氮补充后温度依然无法稳定,可能是因为温控系统的核心部件如加热元件或传感器故障。这时可以采取替换设备的措施。提前准备好备用的温控系统和相关零件是非常重要的。在故障发生时,迅速更换损坏的部件,恢复系统正常运行。
定期检查与维护
为了避免液氮罐温控系统失效的发生,定期检查和维护至关重要。温控系统中的传感器、加热元件以及阀门等关键部件需要进行周期性检查,以确保其功能正常。通常,液氮罐的维护周期为每六个月一次。检查内容应包括温控传感器的校准,检查加热元件是否有损坏,确保液氮蒸发器正常工作,定期更换老化的密封件等。
此外,维护人员还需要定期检查温控系统的报警功能是否正常工作。由于液氮罐的温度监测系统关系到样本的安全性,温控系统的报警设置应尽量精确,以便在温度异常波动时及时发出警报。
操作人员培训
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不仅依赖于技术手段,还需要专业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。为了减少系统失效的风险,液氮罐的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,了解液氮罐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的应对措施。培训内容包括液氮的补充、报警系统的设置、应急预案的执行以及故障时如何判断温控系统的失效原因。
当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时,液氮罐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将大大提高。在出现故障时,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,减少故障对样本的影响。
扫一扫 微信咨询
©2025 北京德世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7012785号-8 技术支持:环保在线 sitemap.xml 总访问量:146507 管理登陆